工商時報【潘嘉和(新光醫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影響全台將近11.7%的國小學童,就讀國三的志傑(化名),正面臨升學的課業壓力,注意力不足且粗心大意的他,無論如何努力,補習,請家教,成績依舊不起色,對此他感到憂鬱沮喪,志傑索性將課餘時間全投入在線上遊戲和手機遊戲上,又導致父母的限制和無止境衝突,志傑非常不快樂…。媽媽帶志傑前往兒童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志傑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並伴隨共病症狀(憂鬱、焦慮),在接受治療後,課業表現逐漸進展,也恢復原先樂觀開朗個性,重拾以往的自信。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在世界各國孩子中普遍存在,國內也高達20多萬名學齡孩童罹患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且其中約有25%的病童,其症狀可能延伸至青少年或成人階段,但全台卻僅有1萬名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病童尋求正確管道就醫治療,若家長發現孩童具有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等症狀,應立即前往就醫評估或治療。
孩童階段為治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關鍵時期,而家長與學校老師正是陪伴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面對共病症的重要角色,許多家長因對此症缺乏了解,導致教養過程中過多的親子衝突與家長本身極大的挫折,部分病童在長期的學習挫折下容易產生類似叛逆情緒的對立反抗行為、焦慮、憂鬱等共病症狀,甚至是自我放棄或轉而形成網路或手機成癮的後續問題,處理上更加困難棘手,因此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的症狀,應及早陪孩子就醫接受評估治療,才是避免後續衍生共病症狀的重要做法。
學齡階段之所以成為治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關鍵時期,主要源自於學齡孩童經常因學習狀況不佳或偏差行為,被師長及父母過度指責,或遭受同儕排擠,導致孩童失去自信心,藉由錯誤方式尋求表現及認同。研究指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病童中約有11%同時患有妥瑞氏症,34%的病童更具有焦慮現象,這些共病症狀對於孩童未來的個性養成,皆有長遠的負面影響。
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有非中樞神經興奮劑(思銳,Atomoxetine)作用在於提高腦中正腎上腺素,能改善腦中多巴胺的濃度,維持全天候的治療藥效,藥效需2週以上逐漸顯現,但其藥性較溫和,較少引起副作用,能持續緩解患者情緒焦慮及憂鬱等共病症狀,但若患者具有中度或嚴重肝功能不全,則需調整其劑量治療。而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專思達)Methylphenidate則為治療腦中多巴胺藥物,服用1週內即有改善現象,但藥效代謝較快,孩童需切記每日按時服藥。
除了應設立固定行為治療模式外,家長也需詳列獎懲制度並確實執行,而學校老師則可將病童座位調整至前排位置,以提升病童的學習專注力,至於容易健忘、焦慮的孩童,家長無須過度提醒以免造成反效果,在藥物的治療下可逐漸培養孩童時間控管及獨立完成事項之能力,若孩童長期習慣於家長督促之下完成事項,不僅無法改善被動或健忘之症狀,對於親子關係也無正向幫助。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為腦部疾病,行為及藥物治療務必同步進行,家長不宜自行將孩子鄭本岡停藥,鄭語皓以免影響其治療成果。唯有在長期持續治療之下,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改善。
- Mar 08 Thu 2018 16:04
名.醫.問.診-注意力缺損 過動症應及早治療 以免衍生共病症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